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以減法過人生?

Photo Wall
-Flickr:Travis Isaacs

收到一封轉寄的email,主題是「該是以減法過人生的時候了」,作者是「張承惠」,但不確定原文po在哪裡,網路上是有不少轉載啦,搜尋一下挺好找。

這篇文章讓我有些想法,分享給大家。

我是五年級末段班生,我父母都是三年級生。
在他們的青春年代,臺灣人能擁有的東西還不算多,多數人應該都是求溫飽而已吧。
小時候我們全家出去玩的照片也沒幾張,彩色照片更是屈指可數。
一家五口窩在一個可能不到十坪大的房子裡,只有一間全家人一起睡的房間兼客廳,裡頭有一台電視機和一個小沙發。除了還有一間小廚浴廁共用的空間外,剩下的地方都是父親工作的場所。

憑印象算一算,那時候我們全家人的東西,加起來可能不到我家四口現在的十分之一吧。
現在我和老婆孩子四口住在三十幾坪的房子裡,家裡有電腦、筆電、數位相機兩三台、數位錄影機、音響、電視(還沒換LCD,因為電視還能用)、吸塵器兩三台(還有自動掃地機),電鍋、微波爐、烤箱、咖啡機、冷氣、電扇、空氣清淨機等等這類日常生活家電就不用說了,這都是現代人生活「必備」的用品。
仔細想想,其實我讀大學時和同學們一起住外面,需求也是很簡單。那時候只有BBCall,手機還沒愛台灣出現,電腦也只有DOS與PE2。我的住處除了衣物與書,一台舊收音機,大概也沒有太多東西。
一個人可以很簡單,結婚後,兩個人的需要變多了。
生了孩子,「需要」加上「期望」,家裡東西累積的速度快得嚇人。
除了實體的東西外,無形與有形的東西也累積得很快。
現代的父母,總要替孩子留下一堆照片與影像,時間充裕一點、積極一點,還得努力將影像、經驗與回憶貼到部落格上。好像不這樣做,就不能算是很稱職的父母。
電腦硬碟進化到現在,隨便都是500G的空間,但關於美好生活的照片與影像,總是會不斷塞爆硬碟。
照片不但要依日期、依活動主題分類好,還得盡量用文字描述一下,免得照相時發生的一些脈絡以後還是想不起來。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照片全都不見了,那天可能真的是世界末日吧!
真的是這樣嗎?
在相機還沒出現的年代,沒有照片的存在,地球人不是也都生活得很好?
沒有照片,很多事情都只能憑著記憶與回憶重新溫習,想不起來就算了,想得起來就顯得珍貴。重要的回憶自動會留下來,不重要的自然就忘了。
相片出現後,重要與不重要的回憶,我們都扔不掉。
舊時用的相本,能裝的有限,沖洗相片也得花錢,偶而拿來翻翻,可以憶起不少遺忘的畫面。
現在用電腦裝數位相片,能裝的無限,不用沖洗也可在電腦或數位相框上欣賞,著實方便省錢不少,但是若沒有勤勞整理與「刪除」的習慣,等到2000年前後出生的孩子長大了,每個人真的都會在iCloud、Flickr類似的服務上,被父母存放了極大量的影像回憶。

人生最美妙的事,其實只有一部份來自這些回憶。
況且,照片與影像,無法真實還原當下的感動、心情與想法。
這很像中國的一句名言「盡信書不如無書」。
中國名詩人徐志摩說,「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現代人不斷地按快門,拍照、錄影,彷彿藉此可以留下人生的無限美好,但仔細想想,你人生最美好的那些當下,難道沒有深深刻在你腦海裡、心裡,最美好的滋味與感受,真的拍得下、錄得起來嗎?

以減法過人生,物質的需求、生活的期待容易減掉,回憶卻不容易。
我現在已經很少在拍照片了,剛買數位硬碟錄影機時,好像孩子成長的每一刻都值得拍。待孩子日漸長大,錄影機已經蒙塵許久,讓我很想趕快拿去拍賣掉。
日前去參加一位晚輩的婚禮,一段照片做成的PPT自然是會場上不可或缺橋段,我看著一旁的孩子,想像他二十幾年後結婚前夕,要從數以萬計的數位照片與影像裡去挑選合用的幾張照片或幾段影像,我不禁開始替他冒冷汗。
那時候他又是如何替自己的孩子儲存生命記憶呢?
地球有一個看不到的空間,現在叫Cloud(我昨日才剛替iPhone更新完iOS5,也同意將資料存放到iCloud了),關於所有人的所有事與物,都在快速匯集到這個我們看不到全貌的異次元空間裡,或許那也算是人類探索新世界(iWorld)的方向之一吧。

但我終究還是相信,我們應該減少對影像的依賴,整理照片的時間可以省下來,和家人親友再多創造一些美好的互動吧!
值得回憶的故事,其實都已妥善儲存在我們心中的另一度universe,雖然不一定是影像,而只是一絲絲感觸或感動,但那不正是美好人生的精髓嗎?如果真的有來生,那應該也是我們所能帶走的極些微眷戀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